欢迎访问 崇阳县人民政府 ·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崇阳县分局 返回崇阳县人民政府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规划计划 → 2022年度工作总结暨2023年度工作计划 正文

2022年度工作总结暨2023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3-27 来源:生态环境局 录入:Gov131



202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县生态环境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生态环境工作部署安排,紧紧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目标找差距,克难攻坚,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全县总体环境质量趋势平稳。

截止到11月底,大气环境质量: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空气质量优良率87%,排全市第4位(与去年持平);PM10年均浓度42μg/m3、排全市第3位(较去年前进2位);PM2.5年均浓度29μg/m3、排全市第4位(较去年前进1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全省113个县市区第22位, 预测今年会进入全省前20位;水环境质量: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1个国控、2个省控、5个市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其中洪下国控断面水质为Ⅱ类水质,预测2022年水环境质量排全市第1位;土环境质量: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13597亩,安全利用率100%;完成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面积179亩,占任务总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以来主要工作成效

(一)污染防治深入开展。

1.水环境污染防治。①县水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联席会议,印发了《崇阳县水污染防治2022年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开展了常态化水环境质量管控,启动了陆水流域(崇阳段)入河排口溯源、监测、整治工作,并对几个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推进缓慢的单位下达工作提醒函,并进行跟踪督办;②县生态环境分局为加快推进“土桥抽水蓄能”项目进展,申请市政府批复了港口乡抢水崖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已向上申请取消大东港涌水口“千吨万人”饮用水源保护区。谋划了《隽水河重点纳污水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陆水流域崇阳段水污染治理工程》两个项目,共申报中央资金4000余万元。开展了涉水企业大排查、大整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采用潜望镜、暗管探测仪、管道机器人等先进仪器设备对开发区范围内的管网进行了排查,疫情期间每天深入各隔离点进行废水监测并指导合理投加消毒剂,有效防止疫情通过废水扩散;③县住建局抢抓工期,修复完善了石龟泵站,将石龟排污口的生活污水均接入县污水处理厂,为有效改善隽水河水质作出了贡献。

2.大气污染防治。①县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多次组织召开了联席会议,印发了《崇阳县大气污染防治2022年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强化大气常态化管控,多次对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多个成员单位下达工作提醒函,并多次“上门入现场”进行跟踪督办;②县生态环境分局为昌华实业超低排放改造争取675万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同时策划项目将我县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深度治理整体打包申报中央资金1000多万,目前已进入生态环境部的项目库。制定了《大气、水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三个工作小组,从8月份开始对我县涉气、涉水的45家企业、及建筑扬尘、道路扬尘、露天烧烤餐饮油烟、加油站油气回收、机动车维修喷漆等开展专项整治,实行半月检查一轮并同时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③县城管执法局督促加大了城区路面洒水喷雾抑尘频次和露天焚烧巡查、强化了餐饮油烟的监管;④县住建局增强了建设工地落实六个“百分百”检查频次,并多次会同县政府督办室、县生态环境分局开展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巡查;⑤县商务局开展了多轮加油站油气回收专项监督检查,截至目前我县所有加油站基本都按规范建设了油气回收设施;⑥环保、公安、交通每季度联合开展了一次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县生态环境分局已整合120万元,计划在林科所路口至昌华实业有限公司之间的路段新建2套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与黑烟抓拍系统。

3.土壤污染防治。①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种植结构调整任务,1宗疑似污染地块完成调查评审,3宗污染地块开展补充调查,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30个隐患点位均整改到位;②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总投资202万元,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站2个、提升泵站1个、污水收集管网4150米,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吨/日;花费44万元对3处农村黑臭水体开展清淤、防渗、护坡、水质生态治理等项目建设;③组织开展了崇阳县畜禽养殖污染分析及防控方案编制;4着力整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全县累计收集处置危险废物743.06吨,其中医疗废物227.28吨;75个关闭矿山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完成现场踏勘,正在开展采样监测。

(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1.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办事模式。一是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对环评报告表项目由法定时限30天缩短到13天办结,所有审批件实行网上报批,避免企业两头跑现象,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对于环境影响比较小的项目,按照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目录,只需编制登记表的项目,全部实行网上登记备案,当日即可办结;二是打破以往坐店经营观念,主动服务。对全县9个集中开工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上门服务,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完成环评手续,保障重点项目开工顺利推进。

2.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审批正面清单制度。一是根据《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试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正面清单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全县18大类46项类别项目豁免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并对60项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受疫情影响较大等相关行业项目推行告知承诺制,以简化环评审批程序方式进一步便利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崇阳县崇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项目、崇阳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沙坪镇卫生院业务综合楼新建工程项目、等3个民生项目推行告知承诺制,项目报批后当场取得环评批复,获得了建设单位一致好评,保障了我县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三)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立行立改。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方面,咸宁市认领的4个方面22个问题中涉及我县的13个共性问题(无个性问题),已整改完成3个,其余10个正按序时推进。共收到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信访交办件11件(无重点信访件),其中10件属实,1件不属实(投诉市直部门),截至目前,10件属实件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四)执法监管持续加强。

1.日常执法工作。2022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163人次,执法626次,人员活跃率100%,人均执法标准笔录94.43条,完成笔录661条,发现问题67个,问题发现率10.14%,已按要求督办完成整改。

2.专项行动检查工作。全年共开展专项行动10个专项行动。工业园涉水涉气企业排查专项:下达《环境问题限期改正通知书》19份,已按要求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全市双随机交叉执法检查专项:检查5家混凝土制造行业环境问题,立案查处2家,整改3家;不可降解祭祀用品整治专项: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收缴处置2000余支塑料祭祀用品;中津洲碱水圳污水排放大排查:委托第三方公司使用暗管探测仪、潜望镜、机器人对工业企业排水管道进行溯源;危险废物整治专项:立案查处孙亮新型建材公司违反危废管理制度案、咸宁兴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崇阳县分公司涉嫌污染环境罪移送刑事拘留案件1起;畜禽规模养殖场环境整治专项:检查规模畜禽养殖场51家,立案查处2家,整改5家,拆除1家;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检查企业59家,“执法+服务”规范机动车维修企业危险废物管理59家;机动车尾气检测专项:联合公安交警、交通运输部门开展行动2次,检查车辆170余辆;河道非法采沙整治专项:现场河道20余公里,拆除非法洗砂厂1家;娱乐场所噪声扰民整治专项:关闭扰民KYV歌厅2家。

3.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全年办理行政案件16起,其中行政处罚案件11起,行政处罚金额48.5万元,优化营商环境、不予处罚案件1起(湖北业弘建材有限公司违反环评制度案),移送公安机关适用刑事拘留案件1起(咸宁兴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崇阳县分公司涉嫌污染环境罪案件),适用“四个配套办法”案件2起(青山太平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停产整治案,咸宁兴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崇阳县分公司查封案件1起);湖北银森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崇阳润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崇阳慧安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违反环评制度案正按程序办理中。协助办理嘉鱼县涉嫌污染环境罪刑事案件1起,赤壁市涉嫌环评造假刑事案件1起,双随机交叉执法检查办理赤壁市行政处罚案件7起,通城县行政处罚案件2起。

4.环境信访。全年共受理生态环境信访件249件,办结回复239件,办结率96%。其中:来信投诉15件、来访4批5人次、电话投诉8件、网络平台受理222件(全国生态环境举报平台11件、湖北智慧信访平台(阳光信访)7件、12345平台192件,其他网络平台12件),无重大越级群众集体上访及恶性上访事件发生。

(五)基层党建工作精彩纷呈。

1.以考促学。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和“对照通报查找问题根源、对照目标严实作风锻造铁军”狠抓作风和业务,实行党规党纪和环保法律法规“一月一考、一法一考”。

2.学践结合。将“一下三民”活动和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在白霓镇大市村、沙坪镇进口村、铜钟乡清水村等19个村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在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多数职能部门能够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大气、水、土联防联治的相关工作要求,但仍存在工作推进不平衡、研究不够的问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水污染防治方面。虽然截至目前我县2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所有地表水考核断面的水质均达到优良等级,但洪下水文站国控断面截至目前氨氮均值0.46mg/L,较去年上升39.6%且临近警戒值。还有城区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部分生活污水直排隽水河、畜禽养殖管理不规范、粪污综合利用管控不严,面源污染严重,导致今年汛期水质不降反升;

2.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虽然今年我县大气考核各项指标在全市的排位都较去年有所上升,但空气优良率较去年下降8.7个百分点(排位与去年持平),尤其是夏秋季臭氧污染严重影响我县空气质量,今年9、10月份,受臭氧污染造成的轻度污染天气分别达14天和8天,形势极为严竣。尤其12月份又进入PM10、PM2.5污染高发季节,12月因受河南等地输入影响及本土污染叠加,已造成3天轻度污染天气全面完成今年的大气改善目标任务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加之考核的要求、标准越来越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

三、2023年工作谋划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总目标,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增强优美生态环境获得感,为县域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好职能服务。

2.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做好企业帮扶服务,深化结构调整,抓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从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持续推进“三大攻坚”。一是完善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综合治理机制。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建设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园区内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大执法监管频次,严厉打击涉水(主要是氨氮)偷排、漏排环境违法行为,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持续改善我县水环境质量,确保我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是持续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进一步落实城区各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规定,加大城区主干道清扫和雾炮频次,大力整治露天烧烤餐饮油烟,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查路检,加大对超标排放车辆的处罚力度,强化冬、夏季PM2.5与臭氧的协同治理;跟踪推进我县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体深度治理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确保年均空气质量达到二类功能区标准并达到省、市考核目标要求;三是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序协助推进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做好超标粮食安全处置工作,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深入推进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实验室废液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