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崇阳县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1-12 来源:生态环境局 录入:Gov131
202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崇阳县生态环境分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打造环保铁军队伍,助力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一、2023年工作回顾
(一)以党建引领之势锤炼环保铁军
1.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通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会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并学以致用贯彻到日常工作中,从而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工作实践能力,从而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全年共组织12期理论中心组学习、12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10期“一月一考、一法一考”学习。
2.纵深推进清廉生态环保建设。围绕政治建设、廉政教育、意识形态等推进落实,进行了党风廉政风险排查,列出党风廉政建设风险清单,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真正形成抓党风廉政促服务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清廉机关建设,获得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颁发的节约型机关的认证。
3.调整优化内部考核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省市综合考核要求相适应、与生态环境工作实际相匹配的内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通过全面、客观、公正、准确评价各股室(直属单位)年度履责情况和干部职工德才表现与工作实绩,全方位激发人才干事创业创新活力。
(二)以攻坚克难之力提升环境质量
1.铁腕治气保蓝天。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PM2.5和O3协同控制,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加快推进全县重点行业和特色行业企业低VOCs源头替代和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目前昌华实业已完成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一期;每季度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期间,在县域重点涉气单位设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一厂一策”牌;强化“县+乡+村+组”四级联防,强势推进秸秆禁烧攻坚,全年未因秸秆露天禁烧问题被省级约谈或通报。2023年,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1.8%,较上年提升6.4%(考核目标)。
2.全域治水护青绿。年初,我局针对洪下水文站国控断面水质异常情况成立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攻坚专班,开展了工业园区重点涉水企业“零点夜查”,以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式推进水质提升;对陆水流域崇阳段入河排污口启动了全面排查,溯源、监测,已基本完成了21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强化饮用水源保护,谋划多年的木三李水库正式获批建设;谋划了陆水支流大市河、高堤河水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申报资金46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于12月26日成功进入生态环境部项目库;推动县政府制定印发了《陆水流域崇阳段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总体方案》,全面启动了城区污水管网更新改造、工业污水处理厂扩建、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延伸等提质增效行动。2023年,全县1个国控、2个省控、5个市控断面水质,均达到省Ⅲ类考核目标任务。23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3.清废治污守净土。加大耕地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会同县发改、农业农村部门对3处粮食质量风险点位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对2宗污染地块通过省级风险评估,并实施风险管控措施;强化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全县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3宗重点建设用地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符合一类用地标准;持续做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2023年办结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4870份,转移处置危险废物 6754.85吨,其中接收外来危废664.57吨、豁免填埋垃圾焚烧飞灰5077.64吨,委外处置危废1012.64吨;率先在全市全面完成了2处国家级和5处省级农村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和7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三)以动真碰硬之态严守安全底线
1.问题整改有进度。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崇阳县2023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崇阳县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实施方案》《2023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等文件,组织开展了突出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和“起底清仓”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县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共计72个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任务67个,其余5个正按序时推进;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9个信访件反馈问题已办结6件、阶段性办结3件。
2.行业整治有速度。在全市率先实行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县级领导包保制度,对全县34家重点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场实行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实施“七个一”措施,确保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实效;建立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乡镇和企业负责人为主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四方包保”机制,明确了畜禽规模养殖场“四方包保”责任,并在包保企业门口树立“四方包保”公示牌。联合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全县12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了专项整治,整改32家,立案查处8家,罚款16.5万元;面对辖区污染源企业行业种类多,执法人员对企业生产工艺、污染物治理能力缺乏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力。3-5月,委托专业技术公司对县域21家重点排污单位企业开展全面体检,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建议,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摸清了企业产排污特征;7-11月,对全县范围涉钒企业、贮存含钒固废点进行了2次全面排查,并配合通城县公安局对辖区涉案含钒固废点的转移贮存情况进行调查取证和生态赔偿评估。
3.执法监管有力度。2023年以来,开展了陆水流域崇阳段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业企业涉水排放执法检查、畜禽规模养殖场环境问题专项检查、“散乱污”企业专项排查整治、涉钒等企业执法帮扶等18个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273人次,开展监督性检查718次,立案查处18起,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6份,对2家涉钒企业超标排污处罚41万元,共计罚款金额92.292万元。组织重点企业开展履行主体责任培训,督促29家重点企业和14家大型规模养殖场签订了履行主体责任承诺书。
(四)以提质增效之举服务发展大局
1.推出实招硬招。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台“宁可麻烦自己千次,不让群众多麻烦一次”的优化营商环境硬核举措。把服务理念渗透到项目审批工作全过程,建立“绿色通道”,立即受理,限时办结,助力项目应批尽批、快审快批。今年以来,完成环评报告表批复15个、排污权交易14家、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证登记676家;率先在全市开展涉钒、涉重企业环评后评价,对企业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改进措施。目前为止,鑫瑞钒业和成飞科技2家企业已完成后评价报告评审工作。
2.破解指标难题。全力突破排污权总量指标瓶颈,推动环境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为县域经济发展腾出发展空间。2023年共实施污染物减排项目3个,实现减排总磷34.926吨、化学需氧量2010.97吨、氨氮19.042吨;丰日电源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已获得省生态环境厅认可。通过实施该方案,可实现重金属减排12.17kg,将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十四五”期间的重金属减排6kg任务。
3.实施柔性执法。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今年以来共对1起轻微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将环境信用良好、具备非现场监管条件的3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依法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积极运用智能环保在线监管先进手段对14家在线单位及时发布了污染临界预警,依托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执法”手段,实现了对守法企业的“无事不扰”。
二、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保护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仍有差距。大气污染防治协调管控等问题依然存在。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由于城区污水治理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历史欠账,洪下国控断面水质不稳定,存在枯水期氨氮超标的现象。
2.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与污染防治攻坚的要求仍有差距。当前我县大气污染防治已经进行攻坚期、“深水区”,通过“十三五”的整治,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目前难点在于臭氧形成机理复杂,现有技术水平难以精准确定污染成因及占比,科学、精准治理措施有限。
3.生态环境人才队伍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当前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承担大量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工作任务,而我县人才队伍专业结构还不能满足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的需要。虽然已下大力气改善队伍结构,但由于我县地理条件受限,对环境管理、监测等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层次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短期内仍无法取得根本性突破。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崇阳县生态环境分局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生态环境质量“只有更好”的要求,以更新理念、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助力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巩固和深化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成果,以服务高质量绿色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效率为重点,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锻造环保铁军敢担当善作为的优良作风,扎实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2.充分发挥县环委会、县环指办统筹协调督导作用,全面推动各部门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紧盯县域生态环境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统筹做好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持续推进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按要求完成销号;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治理工作,通过“提升一批、整治一批、查处一批、曝光一批”,坚决遏制畜禽养殖信访投诉高发态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以县重点项目清单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做好企业的“店小二”;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深化结构调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从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4.通过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专项执法检查、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等工作,抓住排污单位主要负责人这“关键少数”,督促其承担应尽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积极回应民声,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环境问题突出的行业和领域,联合相关部门督促地方政府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做到整治一批规范一行业;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管执法,进一步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依托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智慧化、精准化水平,力争在农作物秸秆禁烧和打击企业非法排污等方面有较大突破。